患者徐**,男,42歲,初診時間:2010年12月30日。
主訴:發作性胸痛6年,后背沉重感1年余。
現病史:患者6年前跑步時突感胸骨后疼痛、針刺樣,持續幾分鐘緩解,無心悸、頭暈,無惡心、嘔吐,無放射痛,未予診治。后上述癥狀反復發作,部位、性質、持續時間相似。曾在省二院診為“淺表性胃炎”,治療后癥狀部分改善,后又有反復,運動平板試驗陽性。于07年4月在北京阜外醫院做冠脈:三支病變,于前降支置入2枚支架,癥狀減輕。至08年再次反復,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于右冠再次置入支架2枚。近1年來仍時有心前區不適感,后背沉重感,上腹不適,反酸,偶有胃痛,于2010年8月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行球囊擴張,術后仍有不適感。
現主癥:發作性心前區不適,后背沉重、發緊,上腹不適、反酸,偶有胃痛,納可寐安,二便調,舌淡,苔薄,脈弦細。BP140/110mmHg。
既往曾有吸煙、飲酒史,冠心病、高血壓病史。其父死于心梗,高血壓3-5年,最高160/100mmHg。無傳染病史,無藥物過敏史及手術史。
理化檢查:丙氨酸氨基轉移酶72U/L,甘油三脂5.95 mmol/L,極低密度脂蛋白2.7 mmol/L。
心臟及頸動脈超聲:主動脈瓣反流;雙側頸動脈斑塊形成。
初步診斷:西醫診斷 冠心病支架術后 球囊擴張術后 不穩定性心絞痛 高血壓病3級(極高危)
中醫診斷 胸痹 胸陽不振 痰瘀絡阻
治療:1、通心絡5粒,日3次口服;阿托伐他汀10mg,日一次口服;腸溶阿司匹林0.1g,日一次口服;煙酸1#,日三次口服;魯南欣康40mg,日一次口服; 纈沙坦 40mg日一次口服;比索洛爾5mg日一次口服;曲美他嗪40mg日三次口服。2、給予通陽祛痰 化瘀通絡中藥湯劑口服。處方如下:
枳實12g 薤白12g 桂枝10g 赤芍12g
瓜蔞15g 葛根30g 丹參30g 降香12g
水蛭6g 全蝎6g 川芎15g 元胡12g
玉竹12g 煅瓦楞12g 吳茱萸2g 黃連6g
患者服藥3周后來診,心前區不適、后背沉重發緊減輕,胃脘痛痛、反酸減輕,偶有心慌,飯后困倦,伴畏寒,在上方基礎上加用補氣養陰之品,后心前區不適癥候基本消失。
患者堅持服藥治療達1年半,期間中藥根據患者病情變化稍加調整,總的治則不變。癥狀逐漸減輕。
2012年6月復診,現胸悶、胸痛、心前區不適、后背發沉、發緊癥狀基本消失,偶有左胸部發沉?;顒恿枯^前明顯增加。血壓控制在120/75mmhg左右。
2013年5月份電話回訪患者,自訴堅持服用中成藥劑西藥治療,一直未出現心前區級后背不適,過去幾乎每年因心臟疾病住院治療,從口服中藥后,近2年未因冠心病心絞痛住院治療。